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股票配资流程图解

康克清18岁成朱德夫人,一生无儿无女,临终遗言让人泪目

803

2024-06-25 【 字体:

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女性,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却一直和亲生母亲一样,抚养丈夫和前妻的子女。

对待同志,她是大姐姐,也是妈妈、奶奶一类的角色。对全国无数的妇女和儿童来讲,她就是一位可敬可爱的长者,一直在为他们的权益而奔忙。

在临终前,这位女性说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感动了身边的所有人。她就是康克青,开国元帅朱德的夫人。

那么,康克清究竟说了什么呢?

她又是怎样成为朱德元帅的妻子的?

康克清

1911年9月7日,康克清出生于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她的原生家庭,是一个贫苦渔家。在少年时期,她历尽了艰辛,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旧中国苦苦挣扎。

后来,共产党来到了她的家乡,开展了非常密集的宣传活动。康克青在听了几次演讲后,逐渐接受了进步思想,并且冲破一切阻力参加了革命。

有感于当时妇女受压迫的状况,康克青在进入革命队伍后,便开始从事妇女工作。

1927年,她担任了本乡妇女协会的常任秘书。

后来,她和近百名赤卫队员参加了红军,上了井冈山,并且于第二年担任了红军总司令部直辖的女子义勇队的队长。

康克青在小的时候,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在上了井冈山后,她始终想要找机会去系统地读书学习。

但是,虽然红军中有人在普及知识,但是渴望学习的人太多,康克青往往“抢”不到提问、提高的机会。

不过,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她学习的轨迹,也改变了她的一生。

第一次见面

在加入红军后,康克青就总听人说起,朱德、毛泽东是了不起的,都是红军中的高级指挥员,打起仗来神乎其神。

在康克青心中,有着对两位英雄的向往。她非常渴望有一天,能够见见这两个人。

有一次,康克青跟随大部队行军,来到了遂川附近。

突然,前方的队伍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有的同志兴高采烈地喊道:“朱军长来了!”

康克青随声望去,只见一位中等个头,体格健壮的忠厚长者,正向着队伍缓步走来。等到他走近了,康克青才看清楚他的穿着。

此人身穿一身已经浆洗得发白的旧军服,脚上穿着一双随处可见的手工草鞋,一身都是战场上的烟尘。他的笑容非常憨厚,威武中还带着一些慈祥。

虽然康克青知道,这个人就是朱德军长,但是却无法将他与自己心中的形象画上等号。朱德的样子太平凡了,看上去就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是这样匆匆而过,以至于朱德司令对这个女战士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不过,在井冈山上,两人见面的机会多了起来。

深入了解,彼此留下好印象

有一次,朱德应民运股长曾志的邀请,去女兵那里进行训话。刚一进屋,朱德就发现,原本话多话密的女孩子们,突然谁也不敢说话了。

他明白,这是这些女子看见自己这个军长,都有些拘谨和敬畏。于是,朱德打趣地说道:“我有什么好怕的?我也只是一双眼睛和一张嘴巴。”

这句玩笑话,让女兵们笑了起来。而康克青最为直率,直接对朱德总司令说道:“军长,你真幽默。”

这匆匆一面,在朱德总司令和康克青的心中,都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后来,通过接触,康克青认识到了朱老总的平易近人,于是,她就开始越来越多地“麻烦”起了朱老总。

康克青从小生长在贫苦人家,文化水平很低。

在上井冈山时,她认识的字还不多。但是在参加红军以后,康克青由于从事妇女工作,很多时候都要准备宣传材料,这让她经常感到力有不逮。

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和政治素质,康克清经常到朱老总的住处登门求教。而朱老总,也很看好这位好学的女战士,经常在忙完自己的事情之后,认真地辅导康克青。在他的帮助下,康克清的文化水平提高很快。

也在此时,康克青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朱老总的事情。她知道了,朱老总此前曾有过多次婚姻。

其中既有包办婚姻,也有自由恋爱。而让朱老总十分伤怀的是贺治华和伍若兰。

伍若兰

贺治华和朱老总曾因为共同的信仰走到了一起。但是后来,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贺治华却放弃了信仰,成了变节者,抛下了丈夫和女儿。

而伍若兰,则是一位信仰坚定的女红军,两人本来十分幸福。但是在1929年1月,伍若兰却因为怀有身孕,行动不便,在敌人的进攻中牺牲了。

心照不宣,萌生爱意

对于朱老总的个人生活问题,康克青最早是抱着同情态度的。她看到朱老总平时的衣服、被褥脏了也没有人拆洗,就主动承担了一些“家务劳动”。

而慢慢地,两个人心里都萌生了爱意。最后在陈毅的撮合下,在1929年3月,两个人在长汀县正式结婚。这一年,康克青刚刚18岁,而朱老总已经43岁了。

由于朱老总与康克青的感情基础是共同的信仰,所以比较大的年龄差,并不构成他们彼此之间的障碍。

真正难熬的,是聚少离多的岁月。朱老总身居要职,经常要外出带兵打仗。而大多数时候,康克青都无法跟随。

夫妻不能长相守,这对于感情是一个考验。但是,两个人却经受住了这种考验。康克青始终恪守自己的职责,同时努力尽一个妻子的本分。

在做好妇女工作的同时,她也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由于工作能力出众,在1934年,康克青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的候补委员。

不过,也正是在这一年,红军遭到了敌人的重兵“围剿”。

国民党纠集了中央军和很多军阀部队,总数上百万,在飞机和重炮的加持下,对中央苏区展开了猛烈进攻。而此时掌握军事指挥权的,是李德和博古。

他们对自身的实力没有深刻的认识,盲目地去打阵地战,搞所谓的“短促突击”,结果在战场上损失惨重。

朱老总对此痛心疾首,但是也无可奈何。最终在这一年的10月份,中央红军不得不开始长征。

康克青既是朱老总的妻子,也是妇女部队的重要领导,自然是要跟随大部队长征的。

这一路上,她和其他红军历尽艰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下,硬生生地闯出了一条生存之路!

在行军之余,康克青还要在生活上照顾朱老总。尤其是红军三过草地之时,她身上的担子更显得沉重。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很著名的故事:后勤的同志弄了一些米,让炊事员给朱老总熬一些米汤喝。但是朱老总坚持只吃野菜,不肯喝粥。

他指示警卫员,将稀粥拿给伤员们喝。而伤员则表示,即便是自己牺牲了,也不肯喝朱老总的粥。

后来,还是康克青赶来,将一碗稀粥舀出来一些让朱老总先吃,然后再分给伤员。一个互相谦让的“难题”,就这样被她轻描淡写地解决了。

1936年,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康克青也进入红四方面军党校,担任总支部书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朱老总成为了八路军的司令员。

康克清作为朱老总的贤内助,也开始承担相应的工作。她历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直属队组织股长、政治处主任、党总支书记等职务,将后方的教育和后勤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同时,对于妇女和儿童工作,她也没有放松。

她一度担任过晋东南妇女救国会名誉主任、中共中央妇委会委员,为前方战士们的家庭安置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让他们可以安心地为国杀敌。

康克青从黑暗的旧社会走来,对当时妇女所遭受的苦难有着深刻的认识。

所以,她一直非常重视妇女的学习工作,经常鼓励妇女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

她在工作报告中强调,妇女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她的带领下,妇女特有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被激发了出来,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半边天”。

朱老总对于自己能有这样一位妻子,感到相当地满意。

在1939年冬天、朱老总的五十三岁寿辰时,他给康克青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

"我和你相处十多年了,觉得你无时不以国家和革命为重。凡事不顾自己的利害。别人不能忍受的事你都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干的事你去开拓。还有,你见书便读,学而不厌,总是前进着,提醒同志,督促同志,爱护同志……"

朱老总和康克青志同道合,相濡以沫,感情非常好。

如果说两人的生活中有什么遗憾,那可能就只有一点:康克青没能给朱老总生下一儿半女。

两人共同生活了47年,情况始终没有改变。

建国之后,康克青曾经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给出了一个让人心酸的诊断:康克青有严重的子宫后位,除非有现代医学的加持,否则是不可能有自己孩子的。

不过,康克青对于这个打击,也是释然的,她将自己的一腔母爱,全给了朱老总和前妻所生的子女身上。

朱老总有一儿一女,经历都很可怜。

他的女儿朱敏,曾经到苏联学习,结果正好赶上了德国人发动侵略战争,结果被抓进了集中营,过了三年人间炼狱一般的生活;

而朱老总的儿子朱琦,在21岁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来辗转来到延安。之后,他又在一场战斗中负伤,腿部落下了终身残疾。

康克青对这两个孩子,都十分用心,可以说视若己出。然她的年龄,并不比朱琦大多少,但仍然像母亲一样照顾他们。

1946年,朱琦和意中人赵力平结婚,康克青帮他们好一番操持。

后来,朱琦有了自己的孩子,经常带着孩子回家。康克青是个很安静的人,但是每次看到叽叽喳喳的孙辈,仍然忍不住爱怜一番。

不过,她对孩子们也是严格的,不会因为偶尔的一点小病,就让他们请假休息。

随着工作的深入,康克青不仅将感情给了朱老总的一双儿女,还将母爱给了更多身边人的孩子。

她在战争时期,就担任过儿童保育会的代主任,经常会尽心尽力地去照顾军烈属。建国之后,更是为了那些革命者的后代呕心沥血。

她虽然并不富裕,却总是会准备一些糖块,分给孩子们。后来,这些孩子慢慢长大了,但还是经常来看望她,亲切地称她为“康妈妈”或者“康奶奶”。

康克青一直为了妇女和儿童忙碌着,为她们争取各方面的权益,鼓励她们自立自强,担起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1992年的到来。

这一年的2月初,已经81岁高龄的康克青突然感冒了。感冒算不上大病,但是对于一个八旬老人来说,仍然是危险的。

很快,康克青就出现了发烧症状。不过,她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工作,一直坚持不住院。结果病情越拖越重,终于在2月28这一天,康克青也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康克青德高望重,很多领导干部听说她住院了,都来看望。但康克青却对自己的秘书说,让他劝一劝大家,别为了自己耽误工作。她总是说:"我是个闲人,不要耽误别人的时间。"

时间到了4月初,清明节将近。病榻上的康克清想到,自从1976年以来,自己每个清明节都会带领儿孙,到八宝山去给朱老总祭扫。这一次她去不了了,只能嘱咐儿孙们去。

1992年4月10日中午,康克清突然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血压骤降。虽然经过抢救,她挺了过来,但是也感觉到了生命正在慢慢地离开自己的身体。

她对围绕在自己身旁的孙辈们说道说:

“这次,我可能拖不过去了……你们要好好地、太平地过日子……不要贪污,不要犯错误……。”

当有人问她,还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康克青吩咐后代们,要遵照朱德生前的意愿,将他们的 20306.16 元存款,全部交给党组织。

1992年4月22日,康克青与世长辞。她从一个江西省的渔家女孩,慢慢成长为国家的高级干部,凭的是自己对信仰的坚贞,和对国家、妇女、儿童的强烈责任感。

正如朱老总对她的评语,康克青无时不以国家和革命为重,凡事不顾自己的利害。她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这样的革命前辈,值得后世永远纪念。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美国4月ISM制造业PMI创五个月来最大萎缩,产出指数创2020年5月以来新低

美国4月ISM制造业PMI创五个月来最大萎缩,产出指数创2020年5月以来新低
5月1日周四,ISM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ISM制造业指数再度低迷,出现五个月...

每经热评丨以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每经热评丨以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每经特约评论员 盘和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微信“蓝包”来了 新功能!马化腾表态

微信“蓝包”来了 新功能!马化腾表态
  春节前夕,微信小店“送礼物”再次更新,微信群蓝包今日上线。  此前,“送礼物...

精彩抢先看秒懂金融·资管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系列访谈之上海信托

精彩抢先看秒懂金融·资管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系列访谈之上海信托
为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新“国九条”部署要求,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树立理...

三江共话人民币 开启跨境新篇章2025年四川省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动暨政策宣讲会在宜举办

三江共话人民币 开启跨境新篇章2025年四川省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动暨政策宣讲会在宜举办
近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主办,中国人民银行宜宾市分行、兴...

新疆尼雅遗址主题展将于本月在上海开幕

新疆尼雅遗址主题展将于本月在上海开幕
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尼雅遗址墓葬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

本周3只新股申购!又一行业巨头登陆A股

本周3只新股申购!又一行业巨头登陆A股
  据目前安排,若无变化本周(3月24日到28日)共有3只新股申购,其中创业板1...

羴牧欧铂佳——以科技与自然融合,打造新一代营养标杆

羴牧欧铂佳——以科技与自然融合,打造新一代营养标杆
随着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羊奶粉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欧铂佳悠佳...

在“革新与挑战”基因下升级 皇冠要诠释“新豪华”_威尔法_丰田_车型

在“革新与挑战”基因下升级 皇冠要诠释“新豪华”_威尔法_丰田_车型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的车辙滚滚向前,汽车也从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变成了传承文化的载...

优化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

优化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推动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赋能,培...